面对消费结构升级 YarisL这样的小型车将何去何从
内容来源:汽车信息网
今天来分享一篇个人对面对消费结构升级 YarisL这样的小型车将何去何从相关分析,众所周知,无论是在坊间民众,还是在汽车媒体的议论中,都是不错的,至于产品到底香不香,通过测试还是可以对面对消费结构升级 YarisL这样的小型车将何去何从的产品力分析分析的,一起来看看吧
数日前,车云菌“接”回来一辆顶配的广汽丰田Yaris L致享(下文简称“致享”),几天测试后,本菌认为它是一款——你找不出什么能让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特色,但又极难挑出设计硬伤的产品。
应该说,这款车并不能用科技的眼光去看待它,但拥有购车自由的消费者总是会用很挑剔的眼光来审视它,随着国内新车市场消费结构的转型,像Yaris这样曾经常见的小型车也要实现自身的调整。
曾经是家用精品小型车的Yaris家族,此时把服务对象转向了需求更为简单的初级用户,实现这部分用户的家用第一辆车的购买需求。当然,出于这样的购车需求以及用户实际购买力制约,因此诸如致享这样采用一台成本更低、使用经济可靠的动力总成,远比那些更为时髦的混合动力或者小排量涡轮增压来的更为实际。
1.5L自然吸气发动机+CVT变速箱
这辆致享搭载的1.5L发动机,从技术指标看可以说“不愠不火”,79kW的动力输出兼具平顺和经济性,而且在启动初期的热机速度非常快,在于那部模拟5速的CVT变速箱“搭伙”时,这辆致享在市区开起来既平顺又安静,发动机轻易不会表现出暴躁的倾向,而且在只有一个驾驶员乘员的时候,不经意的超车也来得很自然。但是在走山路和重负载(开空调)的特殊情况下,这辆小车的动力系统就会显出一些吃力的征兆来。
致享这款车搭载的1.5L自然吸气发动机,着实是一款优秀的产品,甚至优秀到各方面都很均衡,你却找不到特别突出的特点来。
可能有的人会说,为什么这款小车不能采用一些小排量增压技术来制造一些特色呢?
车云菌认为,丰田在发动机方面虽然有这个实力,但依照目前致享的市场定位和消费者需求来说,打造一个拥有成熟可靠的技术,且购买门槛和使用成本都比较低的产品才是丰田主要考虑的事情——就像这辆车上搭载的7NR发动机,即使没有增压那些在小排量车上比较前沿的技术,但是双顶置凸轮轴外加双VVT-i可变气门正时,足以说明这款小发动机在同类型的产品中技术并不落伍。在车云菌的实际使用过程中,这款发动机的油耗和怠速都很低(上图),但平顺性却十分出色,就可以说明其背后应用到的技术和经验并不简单。
这第二个属性,就是劲享必须在细节上做的比往代车行更加出色,才能充分调动一、二线城市的“剩余购买力”,为此,致享必须在设计和功能上做的足够“有特色”。
不俗的造型设计以及极尽所能的空间利用率
对车云菌来说,在三厢的致享和两厢的致炫之间,我更青睐用两厢车来作为日常的代步工具,不过这个选择对那些三口之家来说,肯定不是应付日常郊游的好点子。不过,好在致享短促而紧凑的屁股,并不会对停车入位造成额外的困扰。
环视致享,其饱满的前庭,流畅修长的大灯造型以及层次感丰富的车头设计,都能让观者对这款小车留下丰富的印象;在内饰层面,模拟真皮缝线勾边的内饰以及像瀑布一样流畅的前排控制面,也都能让人感受到设计师在这款车上的用心,至于那些在细微处精心勾勒线面轮廓的内饰材料,以及分布四处的储物空间,也都凸显了这款小车的精致设计以及对空间的超高利用率。
但是,作为一个挑剔的评论者,车云菌还是认为这款精致小车的设计上还存在个别的不足之处:譬如致享的中控屏采取了置于空调出风口上方的设计,这让高仰角的显示屏很难在强烈阳光下看清楚;此外,中控台下方负责空调模式的那几个旋钮,虽然阻力感十足,但质感明显差很多。
此外,这款小车的后排座椅采取了4:6的翻倒式设计,虽然座椅椅背上设计了能固定安全带的卡槽(避免安全带在椅背上乱跑),但如果座椅放倒,椅背和后备箱地板之间会出现一个“台阶”,这个设计带来的高度差会影响使用便利性。
后排座椅的放倒按钮真心让我找了一会儿
置于驾驶员座椅下面的千斤顶,是这款小车比较特色的设计
至于其他常用的一些功能(比如说在北京的三伏天里给车云菌续命用的空调),表现也是各有千秋——四档空调风量的区隔设计非常合理,既能兼顾让大汗淋漓的用户极速降温的迫切需求,也能提供涓涓细流一般的冷风让女性不会感觉偏冷,可是,透气性很差的仿革座椅面料,却一路上让我后背被捂得流汗不止;此外,在拥挤的市区停车时,这款顶配的致享却没有给用户标配倒车雷达,这一点让我实在没想明白。
总的来说:致享这款小车的各方面设计以及其带来的功能性感受,都体现了丰田在这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,但是受制于成本控制和对中国消费者偏好的妥协,这款致享在一些方面还是显得对成本控制过于苛刻了。
认为高端品牌往往体现在很多细节表现上,而不是产品定位高了他就高了,或许在其他细节上这款产品做得不错,唯一问题就是面对消费结构升级 YarisL这样的小型车将何去何从品牌认知度上消费者还需要更多的去了解,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到你。
版权声明: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,多谢。